关于工美

1632589350376235.jpg

潍坊工美·SIN1956·中国风筝文化节

Chinese Kite Festivals-MADE IN WEIFANGGONGMEI

Chinese kite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2500 years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名人辈出,是世界风筝之都和中国书法国画之乡。中央美院教授郭怡宗楹联“翰墨飘香国画节,名家云集风筝城。”宋代著名文学家、大诗人苏轼赋潍坊“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

潍坊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手工业之乡,素以“三千铜炉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著称。风筝、木板年画、青铜器、红木嵌银、核雕、布玩具、刺绣等几十种传统手工艺....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蜚声国内外。
1632587387962484.jpg
鸢都故城图




手工业的发达,带来了手工艺品的繁荣,风筝就是其中一项,潍坊放风筝在宋代开始流行,明代更加普及,据《潍县志稿》记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凌空纸鸢,高人云端。”
当时的代表作“麻姑献寿”、“仙鹤童子”曾传入宫廷,为皇室所重。



1632589432929269.jpg



潍坊风筝的盛期,在清代乾隆年间,曾在潍坊任七年县令的郑板桥《怀潍县》就形象的描绘了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曰:“小儿女做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碟、蝉各类外,兼做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可见当时放风筝在潍坊是多么盛行。



1632589479339506.jpg

白浪河沙滩放风筝



潍坊风筝早在明代就已经被作为商品,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更有了相当规模的风筝集市。

清代裴星川诗中道:“风筝市在东城墙,勾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东城墙外是白沙,风筝铺子三十家,冬售年画春销鸢,一年四季不断花”。

诗中所言:城外白浪河沙滩热闹非凡,年年有民间或官办的风筝集会、风筝集市连许多外地的风筝商贩和风筝艺人也慕名而来。




1632589519120515.jpg



潍坊手工艺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又逐步衰退下来,到解放初期,随着工商业的改造发展,所剩无几的艺人又多数改了行。1956年10月,潍坊生产联社为了保护和传承潍坊手工艺文化,开始组织挖掘传统产品与手工艺人归队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潍坊工美开始肩负起了传承、保护、发展潍坊手工艺的历史使命。

1956-2021,风雨兼程65载,我们一起来回顾、追寻,潍坊工美的前世今生,渊源历史。

1956年潍坊生产联社让郭兰村创办工艺美术设计研究室,这是潍坊工艺美术的早期雏形前身。文化古城的一代骄子郭兰村(1902-1978),这位二十世纪初叶古城潍坊涌现出的骄子名士,最终成就为我市工艺美术界的一代宗师。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涟漪着绚丽。他对潍坊的国画、嵌银、风筝、刺绣、雕刻等艺术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632589647935807.jpg

1965年工艺美术研究所合影,前排中间是郭兰村



     郭兰村善于画工笔马,极具创新精神,他的作品极具宋元神韵、明清遗风作品有《昭陵六骏图》《八骏图》《女猎图》。郭兰村是制作潍坊风筝出类拔萃的老艺人,他善于设计创,所创作的风筝具有国画风格在潍城独具特色,被称为城派郭氏风筝。


     郭兰村首次把传统的硬翅风筝改进成活翅风筝,后又制作出微型风筝,可装在特制的小纸盒内,被誉为艺术珍品“郭兰村创作风筝展览”,展出风筝百余件,经典风筝有 “吹箫引凤”、“吕布戏貂蝉”、“水漫金山”、“八仙过海”等。鸟禽有鸾、鹰、隼;草虫有蝴蝶、螳螂、蝉等。


     他设计扎制的风筝造型优美,色彩鲜明,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如今,风筝已经成为潍坊的一张名片。“风筝之都”誉满全世界,我们不会忘记郭兰村老人对风筝文化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1632589742454399.jpg
郭兰村

“潍坊嵌银漆器红木家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兰村设计嵌银《双凤》屏被选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


潍坊木板年画、刺绣都是是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兰村对戏衣龙袍中龙的图案进行了大胆地修改结果,姿态大变,呼之欲出戏衣一度被京津一带京剧名伶抢购一空。郭兰村还创做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的年画1957年郭兰村光荣地出席了全国老艺人座谈会。



1957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工艺美术工作会议,潍坊有6位老艺人参加。工艺美术设计研究室郭兰村、宋玉祥、陈开勋、田翔千、杨修义、程守仁。会期6天,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提出了对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对参加这次会议的老艺人代表授予“全国老艺人”光荣称号。


这次大会对大家鼓舞很大,遵照大会制定的方针,制订了工作计划,对潍坊古老的工艺美术传统产品进行系统挖掘。组织艺人归队,培养接班人,大搞设计创新,努力开拓生产门路 。




当时确定挖掘的有风筝、年画、仿古铜、拓片、纱灯、铜印、核雕等7种潍坊有名的传统产品,这7种产品,由于老艺人长期的艺术创造和勤奋劳动,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但那时生产这些传统产品的老艺人多数改行不干了,7种产品有的眼看就要失传,经过再三讨论,向生产联社领导提出:组织艺人归队,将部分艺人调到工艺美术设计研究室工作,让传统产品得以恢复,并世代永传,市联社领导很支持。


于是我们就积极活动,走街串巷,进厂进社,或者到老艺人家里,摸底了解艺人情况,确定归队人员,然后上门做工作。然而,艺人归队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好做,多数艺人都有了工作岗位即使本人乐意归队。有的单位领导还不放,我们去做工作遇到不少难题。我们就慢慢来,常常是先登门拜访老艺人谈心,然后见机商议调研究室工作的事,待本人同意后再与他们所在单位联系调换,为调一位老艺人,不知要跑多少趟腿。



1632589823656213.jpg


1958 年秋,孙永萱、孙永春兄弟二人到工艺美术研究室扎风筝,他二人善扎软翅风筝,兄弟俩都心灵手巧,扎风筝花样多,也新颖。1961 年嵌银社领导终于松了口,但只同意调给孙永春一人,一人也好,艺人归队也算有了成果研究室从此建立了风筝专业组。

孙永春到研究室后扎的第一只风筝是“凤凰”,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一种象征祥瑞的鸟,不仅要扎得好,而且要画得特别精细,孙永春画的“凤凰”特别新颖、华丽,逼真,大家看了齐声叫好,都说多年没见这么美丽的“凤凰”了。 随后他又扎出一串“群雁”风筝 ,将50只“大雁”连在一起,根据“龙头蜈蚣”风筝的串式原理设计的。也是一个新品种放在天上有如一群真雁在空中飞舞、他还扎了“ 仙鹤”、“蝴蝶”等风筝,人们都夸好像真的一般。

核雕艺人考功卿、铜印艺人于树千也先后调到了工艺美术设计研究室。考功卿已改行做木雕,在嵌银产品上做浮雕。于树千砸铜丝、银丝。他们调到研究室以后,老手艺又拾起来。核雕、铜印这些工艺品又恢复生产了。

徐艺秋在工艺美术设计研究室兼任潍坊工艺美术学校的美术教师教素描和装饰画和设计工作 。张鹏翥原任山东省工业干校美术教师,他原是刺绣社的设计员,调到工艺美术设计研究室干设计兼任工艺美术学校老师,教绒绣和图案课程。

1962年学校结束,就帮助工艺美术厂社设计新花样、创造新产品同时,在研究室重新组织绒绣生产,后在文化大**开始时,绒绣又被迫停止1967年绒绣生产再次恢复,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



1632589878799310.jpg

1962年徐培基任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著名国画家徐培基,字植生。1929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徐培基一生致力于国画研究。遍游全国名山大川、举凡五岳、庐山、雁荡等名山胜景无不收入画卷,写生稿有40余册。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作大幅画《大明湖》,为国庆10周年作画《山高寿永》《云门献寿》,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山东文联委员,美协山东分会常务理,徐培基多才多艺,与陈天才、谭资九、郭谷石齐名,被誉为潍坊琴棋书画四名家。

徐培基致力与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在我市享有崇高威信。先后当选为潍坊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1962年徐培基来到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副所长。

任职期间,他经常与潍坊市书画界同仁研究探讨中国画的艺术和特点,特别是对潍坊画派的发展趋向。主张走半工半写、继承传统、发扬创新临摹与写实相结合自我发展的路子,受到书画界的赞赏。1966年文化大**开始,文艺界首当其冲徐培基被勒令写检查,受批判由于长期受到折磨,徐培基病情日渐加重于1970年不幸病故,时年61岁。





微信图片_20210926125637.jpg

前排左起:郭味蕖、徐培基、赫保真、俞剑华、陈大羽、孙德庭、陈立先


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对艺人归队很支持,有几位艺人调动就较为顺利。刺绣艺人田翔千,国画和书法也有一定的名气。他是布玩具艺人郝桂君的丈夫,他们夫妻二人对潍坊的许多工艺品都有研究。郝桂君调入工艺美术研究所后,根据当时国画出口的需要,1978年我们又协商调田翔千调入工艺美术研究所,专画国画。庄道修教学员刻图章、扎彩灯、印花兜等为研究所创作了许多新品种,扩大了生产门路。

我们连续做了几年的工作,在各方面的支持下,艺人队伍逐年壮大。还对年事已高的退休老艺人和本地区的书画名家聘为艺术顾问,每月给他们发生活补贴,每年召开两次老艺人座谈会,请他们对研究所的工作进行评议和指导,这些退休老艺人对潍坊传统工艺品的挖掘、对促进潍坊风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仅是陈寿荣就设计了十多个风筝新品种,“范蠡与西施”、“麻姑献寿”、“百鸟朝凤”等,成为潍坊风筝的珍品。之后我们仍不断地团结社会风筝艺人,继续做着艺人归队工作,使潍坊风筝的优秀传统产品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提高。


1632590046221120.jpg


培养接班人 
虽然已有不少艺人归队,老艺人的积极性也很高,但老艺人毕竟大都年事已高,有的已是力不从心,有的工艺品生产眼看就后继无人,老艺人们多数都想带几个徒弟,把自己的绝活、手艺传给后人,使潍坊千百年的传统工艺承传下去,多次和市局分管工艺美术的副局长赵新三探讨解决的办法,一致认为,创办一所工艺美术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接班人队伍是传承潍坊工艺美术传统产品的重要保。

经市教育局批准,潍坊工艺美术学校很快在1960年创办,1959年未招生,1960年招收六O级新生一个班,共四个班,150多人,工艺美术设计研究室也搬到了学校,任务是继续对民间工艺进行技术指导、挖掘整理,同时又负责学校工艺美术课的教学任务。

郭兰村任美术教师 ,郭兰村教人物画和工艺美术。人物画以古装人物为主,工艺美术以风筝为主,郭兰村强调画风筝要根据竹子框架确定画的内容,画风筝必须有良好的绘画基础,画飞禽风筝要熟悉各种鸟的生长规律,画人物要熟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服装道具、色彩搭配,适应放飞的远近效果,他要求画出的风筝必须做到形似神似飞在空中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纸鸢,挂在室内是一幅美观完整的立体画。



1632590082145346.jpg



“龙头蜈蚣”也是一种体现古老文化的风筝,龙是人们幻想中的神异动物,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是封建时代皇帝的象征,蜈蚣是一种节肢小动物。龙和蜈蚣,巨大与渺小巧妙的合一。成为民间很有特色的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运动娱乐玩具。教这种风筝图案的画法,要启发学生富有想象力,发挥创造性,笔下要形象突出,浪漫夸张,色彩艳丽,气势浩大,这样才能保持潍坊风筝代表作的特有风格。

刺绣艺人田翔千对刺绣课讲得很生动,郭景仁讲潍坊嵌银,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局廉晓春为学生讲述工艺美术的装饰性和实用性,邀请著名画猫专家曹克家来校讲中国画和花鸟画技法。请山东省文联驻潍年画创作组画家为学生系统讲述年画创作课,并重点探讨了潍坊年画的特点和民族风格。

工艺美术设计研究室和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归队老艺人为主,共同设置了专业生产车间或生产组生产车间以批量生产为主,生产组以设计创新、试验生产为主,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又可为研究所增添部分经费老艺人都靠在生产车间或生产组,手把手地向学生传授技艺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水平。



1632590135710765.jpg

 田翔千(1919—1997),清华大学毕业, 潍坊人,为著名书法家、画家、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大家。曾任潍坊市工艺美术厂长,潍坊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是潍坊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老艺术家

郝桂君(1927-1997),高级工艺美术师,民间工艺美术家,国家级老艺人,潍坊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任科研室副主任兼玩具设计师



1961年成立的有风筝生产车间、年画生产车间和核雕组、铜印组、拓片组,1962年成立裱画组、国画组、年画创作组,1963年成立仿古铜组,1967年成立绒绣生产车间,1972年成立玩具组。

风筝车间由风筝艺人孙永春负责,同风筝艺人杨万善一起,带着学生扎风筝杨万善和孙永春一样,也是善扎软翅风筝,扎出了“蝴蝶”、“绶带鸟”、“燕子”、“老鹰”四个品种的一批风筝。1961年10月份送到省进出口公司参加广州交易会受到外商的好评。法国客户一次就订购了400只(每个品种100只)。

潍坊工美接到订单后,又聘请了风筝老艺人胡景珠来指导,还有我市著名画家徐培基之女徐金蕙,也被聘来画风筝。她有很好的绘画基础,画的风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风筝车间的实习学生是裴大华、郭用闻、陈子荣、杜在桂等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很快都熟练了画扎等工艺,做的风筝都很好 。


1632590175227168.jpg


胡景珠老艺人徒弟-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韩福龄老师轧制的龙头蜈蚣风筝

1962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手工业管理局研究,学校停办,学生分配,继续培养技术人才的任务将由工艺美术设计研究室担负。1962年潍坊工艺美术研究室从此提升为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由于研究所任务加重,一部分老师便充实到研究所,并有23名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留任研究所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后来都成为潍坊市工艺美术生产的骨干 。

1963年成立的仿古铜组,负责人玄祖基,学员是季传志和吴春香,潍坊的仿古铜以假乱真,生产工艺有出土锈、家藏锈、黑漆古、鎏金、鎏银、嵌金丝、嵌银丝等,他们复制的“马踏飞燕”、“长信宫灯”、“毛公鼎”等高档珍贵文物,全国一些考古专家看了齐声叫绝,产品供不应求他们创新的红木镶嵌的四扇屏,在全省工艺美术展览中荣获一等奖。


1632590211433532.jpg


       1967年成立的绒绣生产车间,由张鹏翥负责,学员是韩淑华、丁培玲、张洪媛、丁爱娥、刘玉贞,绒绣又称绒线绣花,是潍坊的新秀奇葩,它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麻布上绣出各种艺术品。



1977年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为联合国精心绘画的一幅大型山水国画《漓江山水》,第二年就是这个车间的张鹏翥老师和学员们又呕心沥血制成了绚烂多彩的绒绣作品,现这幅珍贵的作品被潍坊市收藏家邓华所收藏。


       1972年从刺绣厂调来的玩具艺人郝桂君,在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玩具组,她一面制作样品,一面教学员。学员有崔秀兰、田曙虹、解秀美、周莲华等在郝桂君指导下,做出的布玩具有老虎、狮子、小狗、小猪等20多种。这些样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送到省进出口公司参加广州交易会,外商看了爱不释手,潍坊布玩具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并畅销国内外。




1632590249808050.jpg


1995年,郝桂君出席联合国在中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

1962年工艺美术学校停办以后,为继续为工艺美术企业培养人才,工艺美术研究所又先后举办过4期培训班,以学习设计、绘画、图案为主,为工艺美术厂、社培训了一批年轻的美术专业人才培训期间,学员仍然到生产车间实习,走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路子。


 

        197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第46号文件规定老艺人可以带子女进厂跟随父母学艺,中央这个规定很得人心,对调动老艺人的积极性,对培养工艺美术接班人起了积极的作用。于是,风筝艺人张鹏云之子张曙光、 玩具艺人郝桂君之女田曙虹,绒绣艺人张鹏翥之女张慧娴、仿古铜艺人玄祖基的孙子玄星海。工艺美术业务负责人刘旭初之子刘善璋,风筝艺人孙永春之子孙锡起。



这些青年人在父母的指导下,边学习、边生产,技艺水平提高很快,孙锡起由父亲指点扎的“龙头蜈蚣”风筝精巧传神,1982年在天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风筝比赛中,他扎的“小蜈蚣”荣获优秀创作奖,经过老艺人归队,创办工艺美术学校,举办培训班,老艺人带子女进厂学艺等多种办法,不仅提高了老艺人的积极性,大批专业工艺美术人才也成长起来。为潍坊风筝迅速发展和其他传统工艺品的进一步挖掘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632590288363175.jpg



1983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潍坊工美应邀参加表演的28只潍坊风筝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注目。尤其是长达50米的龙头蜈蚣风筝,更令人连连称奇,这只“龙头蜈蚣”风筝正是出自潍坊工美代表队的孙永春父子,当时,赴上海参加交易会的美国西雅图市风筝协会主席大卫•切克列先生,来到潍坊同潍坊工美一起商议在中国潍坊举办全世界第一届国际风筝会。

在经过反复协商并报经市领导同意确定潍坊举办国际风筝会的时间为1984年4月清明节期间。1983年9月,潍坊市风筝协会成立,时任潍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邹立桂任主席宋作升,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孙立荣任副主席,孙立荣并兼任秘书长,为确保第一届风筝会的圆满成功,潍坊工美特地赶制了400多只风筝。

1984年4月1日上午9时,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全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的17支风筝队参加了大会。首届风筝会一鸣惊人,从此,每年4月初都在潍坊市举行一届国际风筝会,潍坊国际风筝节至今已成功举办37届。

1988年4月1日美国、日本、荷兰、意大利等国的风筝界知名人士,推举潍坊为“国际风筝都”,此后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也设立在潍坊,这是第一个由我国发起、组织并把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体育组织。



1632590327841710.jpg

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孙立荣和大卫•切克列



在潍坊风筝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潍坊工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多次代表潍坊参加国际性风筝艺术交流活动。同时也对潍坊风筝的主要流派之一“城派”风筝进行了抢救式挖掘整理,将老潍县传统宫廷风筝、工笔人物风筝传承下来,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如今,潍坊工艺美术已发展成产业化集团,潍坊工美工艺品有限公司、潍坊工美彩灯有限公司、潍坊工美风筝有限公司,潍坊工美进出口有限公司、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单位,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发起单位,“山东省风筝产业基地”、“山东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


1632590395284818.jpg



潍坊工美核雕获巴拿马国际金奖,风筝、民间玩具获部优,潍坊工美风筝工艺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仿古青铜器获国家创新发明一等奖、中国旅游“天马”银奖,风车艺术填补了省内空白。

木版年画、核雕,麻布绒绣、风筝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兰桂、考公卿当年赠送毛主席二龙戏珠百寿杖,获得巴拿马世界博览会特别金奖的核雕“马拉轿车”,全国著名剪纸五牛图”、仿古青铜器“毛公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殿英木版年画“农家乐”,两项世界吉尼斯之最头发丝刻制的唐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青州府花边大套”,红木嵌银“芭蕉扇”临朐红丝砚“九龙戏珠”,世界最大载人龙头蜈蚣风筝-每一个部位都可拆卸。



1632590439582407.jpg

潍坊工美成员

         


2008年来,潍坊市工艺美术筹建了“中国潍坊民间工艺品陈列馆”,对潍坊市的上百种传统工艺美术品,进行了归纳、整理,予以长期保存陈列和供市民参观。先后接待了温家宝、李瑞环、田纪云、吴学谦、王思茂、万里、李长春等,几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上百个国外代表团,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欣然题词。

转眼时间已到了2021年,一个新的世纪开始了,潍坊工美结合市场需求先后在北京、南京、上海等,二十余个省市举办了大型风筝艺术展览,以及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了风筝艺术交流并多次获奖。


1632590504771156.jpg



潍坊工美是世界最长8000米风筝放飞记录的保持者,是世界最大龙头风筝载人飞天的始创者、是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55米长征运载火箭风筝策划,制造,放飞组织者、国庆70周年河北涞源同时放飞70条百米中华龙风筝,创同时放飞龙筝记录。

《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多家新闻单位予以报道,众多上市地产公司及旅游景区,以及知名品牌商都是我们长期服务的客户。



1632590563311043.jpg

        

        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荷兰、泰国等国家。与我们每年保持着传统风筝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潍坊工美”风筝是潍坊城派风筝的传承守护者。



我们有工艺美术良好的背景条件基础,恪守“格物致知”的造物理念,弘扬精致儒雅的东方生活艺术,传承、守艺、开拓、发展,坚持手工制作,工笔手绘,传承与坚守着潍坊城派风筝的精细与高雅。



        风筝艺人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依然固守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能断代的风筝技艺,以匠心,致创新。请同潍坊工美一起,传承潍坊手工技艺之美,传承守护中国风筝文化,做中国文化特色的风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