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不如实践” “筝”舞苏州春日

     自1984年潍坊国际风筝节成功举办以来,各地纷纷效仿,积极组织风筝活动、风筝比赛,风筝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4月2日,苏州第十一届国际风筝节在沙家浜风景区举行了开幕式。

    当日,各路运动风筝高手进行风筝表演赛,使现场的而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一流风筝大师的风采,并在景区微信上发布了官方录制的视频,吸引了很多网友。此外,沙家浜镇政府还组织了20对常熟流动新市民家庭,在沙家浜自然学校体验DIY风筝,学习湿地自然知识,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

    这种以风筝比赛为先导,文化知识学习、亲子互动DIY活动并举的风筝节创办模式,是由潍坊国际风筝节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潍坊工美开创的,多年以来,在保护和发扬风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一方面,选择了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和发扬了风筝文化,使人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另一方面,也将风筝文化与家庭教育联系到一起,加强了风筝文化给他们留下的印记。

    世界上最早的风筝是墨翟制造的,史书记载说,他居鲁山(在今山东潍坊)时曾“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距今有2300多年。最早的风筝被用于军事,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也常被用来传送书信,至唐宋时期,成为民间的娱乐工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具有喜庆、吉祥的意味。

    在某种意义上,风筝称得上“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风筝的制作技艺却在流传过程当中缺失了很多,甚至造成了某些技艺传承的断代。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