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老潍县传统风筝制作材料—手工绢

     绢是一种薄而坚韧的丝织物,为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强度大,着色性能好,是中国传统风筝的常用蒙面材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将丝织品广泛地利用在服饰、艺术及文化传播和传承上。在没有纸张之前,绢一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写作材料,因造价昂贵,仅供达官贵人使用。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画就是绘在绢帛上的,如出土的晚周帛画、战国楚墓帛画和稍晚些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等。古代绘画多用“圆丝绢”(也叫“原丝绢”),现在多用“扁丝绢”,是在绢织成后将其进行锤砸,使绢丝呈扁形,绢丝之间的缝隙减少,刷上胶矾水后不易漏矾。
     相对于纸材而言,绢更滋润、细腻,且具有独特的光泽,有较好的透视效果。因此,潍坊工美城派工笔风筝多选用绢做蒙面,可以画出更精致,颜色过渡更自然的作品。而且绢有透光性,没有托底,直接裱糊,放飞后可以营造出一种朦胧感与飘渺感。尤其适合做昆虫风筝和人物风筝,可以使昆虫的翅膀具有透明的质感,工笔人物更细腻精致。此外,纸浆材质摩擦感较强,当多次分染后容易产生破损,绢却不会。
    一般情况下,选用纺织品糊风筝要先对绢进行处理,即用胶矾水将其浸湿后再晾干,熨平,一方面减小了蒙面的透气性,也使绢具有了一点硬度,便于作画和裱糊;另一方面,经过处理的绢更容易着色,避免浸洇。传统的胶矾水是按照胶2,矾1,水36的比例配成的,即20克骨胶加10克明矾加360克水,加温溶解成的液体。也有风筝大师选用没有矾过的绢做蒙面,以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绢拉力强、弹性好,中小型风筝用用单层绢即可。而大型传统风筝则需使用纸材托裱过的绢。这种复合材料强度更大,气密性和着色性都有了很大提升,具有纸和绢都无法比拟的性能。
随着纺织工艺的发展,出现了电力纺(绝缘纺)、洋纺等掺杂了人造纤维的纺织品,比传统的天然丝织物强度更大,透气性小,质量却轻。因此,市面上常见的丝质风筝多用纺代替绢,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风筝蒙面的物理性能。但作为工艺品而言,却因为成分的不纯,失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和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风筝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工美坚持选用天然材料、传统工艺制作工艺品风筝,做原汁原味的地道老潍县“城派”风筝。